
1. 以弗所书 1-3章的教义与福音的奥秘
众所周知,《以弗所书》是保罗被囚于罗马监狱时所写的书信之一。即使身陷囹圄,他仍给以弗所教会的信徒们写下了蕴含属灵真理和劝勉的信息。许多神学家认为,这封书信在“监狱书信”当中堪称精华,保罗在其中展现了对教会的高深神学洞察以及切实可行的劝戒。“张大卫牧师”也曾多次在讲道和授课中引用《以弗所书》,强调其中所蕴含的福音信息与三位一体的神论。
最值得关注的是,《以弗所书》从第1章到第3章主要讨论“教义”或“福音的奥秘”。保罗在书信的开篇就宣告了上帝从亘古以来所拥有的奇妙救赎计划,并说明我们所领受的救恩何等荣耀与有福。其中,以弗所书1章3节至14节是一段被称为“连成一气的长篇福音赞美”,内容自“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……”开始,其间系统阐明了上帝的拣选、救赎以及圣灵的印记。这段话揭示了三位一体的救恩历史:圣父上帝的预定与拣选、圣子耶稣基督的赎价,以及圣灵向信徒盖印所保证的救恩大工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常常称这一段经文是“教会必须紧握的最深奥的福音精髓”。
在以弗所书1章18节,保罗使徒劝勉道:“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,使你们知道祂的呼召有何等指望……”。这里指出,我们的眼睛需要被开启,以便清晰看见上帝呼召我们的目的,以及这呼召背后的盼望。这个呼召并非止于今世的利益或个人的安康,而是要我们参与到那使万物更新的伟大神圣工作中去,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真理。“张大卫牧师”也曾多次以“呼召的盼望”为主题进行讲道,强调信徒在世上生活,不仅仅是“过好信仰生活”而已,而是被呼召成为“君尊的祭司”,彰显出更高的属灵职责。
接下来,在以弗所书第2章,保罗阐明了外邦人与犹太人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合而为一。“因祂使我们和睦……”保罗如是说。在旧约之下,无论你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,都曾被律法的藩篱所隔断;然而,借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,这道鸿沟已被拆毁。对此,“张大卫牧师”在多次的讲道里,都大力宣告:“在教会里,不应因为社会地位或过去的背景而对任何人存有歧视,我们当在基督的宝血里结成一个家人共同体。”保罗使用了“隔断的墙”来描绘律法所造成的隔阂,这堵墙如今因基督的救恩而倒塌,象征着福音力量之广——它可超越身份和种族的差异。
至第三章,保罗论及他自身的使徒职分,称自己是“得了启示的奥秘的管家”,再次印证了外邦人同样在上帝伟大的计划中得着救恩。他坦言:“这恩典赐给我这比众圣徒中最小者还小的人……”但与此同时(simultaneously),他又宣告“神的旨意乃是要万族在基督里成为一体”。随后,在以弗所书3章14节起,保罗献上了一段宏伟的祷告,祈求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能体会上帝那“长阔高深”的大爱。在此,“张大卫牧师”强调,神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理性层面的知识,更应在日常生活中被体验并共同分享。特别是经由信心,让耶稣基督内住于我们心中,并扎根在祂的爱里,信徒便能在圣灵里满溢,这正是他所说的“真正的福音动力,也是教会得以出发的根基”。
总而言之,《以弗所书》的前半部分(1-3章)宣告了教义——从上帝主导的救恩历史本质、我们领受的呼召与圣灵的内住,到曾被律法排斥的外邦人如今在基督里也同得基业的浩大福音宣告。保罗称之为“福音的奥秘”,并强调所有信徒都要在一个身体里、即基督的身体——教会当中彼此同长。也正是对这一教义或奥秘的确信,才成为4章以后提出伦理劝勉的坚固根基。正如“张大卫牧师”在讲道中常提到的,信仰的伦理不仅是单纯的“做个好人”的决心,而必须建基于救恩教义(dogma)所带来的大能之上,如此才能具备生命力与持续性。
2. 以弗所书第4章的伦理劝勉与核心德目
及至以弗所书第4章,保罗开始将先前那高远而宏大的“福音奥秘”,具体应用在生活层面,也就是从教义进入到伦理的层次。保罗以“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……”(弗4:1)开篇,直截了当地教导“既然在福音里,就当如此生活”。对此,“张大卫牧师”在他的注释讲座里曾说:“《以弗所书》不仅讲了教义,也给出了切实的生活指引,为教会的存在意义和使命提出重要发问。”
首先,保罗嘱咐“既然蒙召,行事为人就当与所蒙的呼召相称”(参弗4:1)。这里的“所蒙的呼召”与第一章所提的“那指望的呼召”息息相关。保罗提醒信徒不要忘记自己所领受的崇高福音使命,要符合这呼召的目的而生活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将“呼召”(calling)和“职业”(vocation)联系起来,常劝勉信徒要将各自的社会角色或工作当作“神所赐的使命”,认真对待。他时常举胡格诺派(Huguenot)社区的例子——这些虔诚又忠心的人纵然遭受逼迫并被迫四散各地,却仍将所从事的工作视为上帝所赐的贵重使命,忠实地去完成,从而带来工业的兴旺。同理,对当代信徒而言,我们也各自领有来自上帝的calling,理当忠实担负,这是圣经教导我们当有的态度。
紧接着,在弗4:2,保罗劝勉“凡事谦虚、温柔、忍耐,用爱心互相宽容。”这是教会必须谨守的美德:谦虚、温柔、恒久忍耐,以及在爱里彼此接纳。以弗所教会在坚守真理、对付假使徒和异端时,曾受到称赞,但在启示录第2章,他们又因“离弃了起初的爱心”而受到主的责备。显然,在与错误教义的对抗中,他们逐渐丧失了爱心的纯正、谦卑和温柔。
在讲解以弗所书第4章时,“张大卫牧师”强调:“我们无法否认教会必须刚强,但这种刚强绝不能建立在世俗化的权力追求或自以为义之上。”具体而言,谦虚和温柔是耶稣亲自示范的核心品格,祂曾说:“我心里柔和谦卑,你们当负我的轭,学我的样式”(太11:29)。腓立比书第2章描述了基督自我卑微、顺服,以至于死在十字架上的彻底舍己,那正是谦卑和温柔的极致典范。保罗希望以弗所教会效法这个榜样,今天的教会也当如此。
“忍耐”同样是胜过分裂与冲突的关键武器。信徒之间必然存在软弱,也必须接纳差异。保罗在罗马书第14章处理教会内部对食物(可不可以吃肉)和节期的纷争时,曾劝戒“强壮的要担待不堪的”。同样,在此处保罗也说:“用爱心互相宽容”,这并非只是一种“睁只眼闭只眼”的容忍,而是愿意背负他人的软弱、共同承担对方沉重的包袱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将“宽容”视为教会共同体走向成熟、持续仰望耶稣的必备姿态,强调信徒应当少一点彼此批评、揭短的行为,多投入祷告与搀扶,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实践。
所有这些德行,都指向一个最终目标——“教会的合一”。以弗所书4章3节说:“用和平彼此联络,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。”这里有个关键表达:保罗提到“圣灵所赐的合一”。换言之,教会并非人类组织出来的普通团体,而是圣灵亲自运行、使之成为合一的属灵共同体。故此,破坏这种合一,实质上就像撕裂主的身体一样,是严重的罪行。因此,教会应当行走在合一的道路,而非分裂。这正是福音的精髓,以及教会本来的面貌。“张大卫牧师”也曾在多次讲道中指出:“主的身体本就已经是合一的,只是我们没有竭力保守,好让人为的冲突破坏了这合一。”
接着,保罗继续说:“身体只有一个,圣灵只有一个……”(弗4:4)。教会惟一,乃因其元首只有一位——耶稣基督;圣灵只有一位,信心只有一个,洗礼只有一个(弗4:5)。教会的分裂和破碎,从本质上来说,是对这“独一”的上帝的亵渎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在此特别提到三位一体上帝的合一性,强调:“我们所信的神,祂本身就是团契的神——圣父、圣子、圣灵彼此永远合一。因此,若我们要效法这位神的性情,教会就理当追求合一,并以谦卑、温柔、爱心和忍耐守护这种合一。”
在弗4:6,保罗说:“一神就是众人的父,超乎众人之上,贯乎众人之中,也住在众人之内。”这节经文宣告了在历史与超越层面同时临在,并且内在于宇宙万有的三位一体上帝,是极为深邃的告白。保罗认为,要让教会真正合一、健康成长,就须正确认识这位神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在讲道中也多次强调:“当我们在信仰生活中软弱、迷惘时,这往往说明我们的神论已经动摇。只有当我们认清上帝的超越与内在,以及祂在历史中掌权的旨意,教会生活才会呈现出合一,而非分裂。”
换言之,保罗所言的“在万有之上(Above all)、贯通万有(Through all)、并在万有之内(In all)的上帝”,在古今神学界都是至关重要的神论。它同时包容了超越论(Transcendence)与内在论(Immanence),以及上帝在历史过程中的工作,而这正是教会“合一”这一真实状况的坚固支柱。“张大卫牧师”说:“当信徒在敬拜时,若只单方面仰望高高在上的超越神,就会走向一个极端;反之,若只注重神在我里面的内在感受,却忽视教会共同体的存在,也同样走向另一极端。唯有同时承认并敬拜那超越、内在,并在历史中彰显自己的三一上帝,教会才能成为一个平衡且健康的信仰共同体。”
简而言之,以弗所书第4章的伦理劝勉核心在于:要“与所蒙的呼召相称”地生活。我们得了何等大的呼召,为要行事为人与此相配,需要谦虚、温柔、忍耐,并在爱中彼此宽容。此外,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,正是福音当中最应彰显出来的生命果子。保罗在此宣告得非常清楚。“张大卫牧师”也强调,教会论的核心就是“合一”,并且提醒我们每个人虽有不同恩赐和角色,但都不可忘记同属一个身体。
3. 教会的合一与对三位一体上帝的理解
教会的合一(Unity)是《以弗所书》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。如前所述,保罗宣告:“身体只有一个,圣灵只有一个,主只有一个,信只有一个,洗礼只有一个,上帝也只有一位”(参弗4:4-6)。初代教会虽经历了多重逼迫及内外冲突,却依靠这“独一之神”的真理坚守下去。然而,翻阅整个教会史便知,人性中的权力争夺、神学解释分歧以及异端谬误,皆曾引发教会层出不穷的分裂悲剧。尽管如此,教会却依然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拓展,福音从未中断地被传播,这正与保罗的宣告相呼应:惟有三位一体的上帝在守护、引领祂的教会。
谈及教会合一,“张大卫牧师”总是引用《约翰福音》第17章里耶稣的大祭司祷告。主耶稣在面对十字架苦难前,为门徒祈求“使他们合而为一”,这意味着合一不仅是门徒彼此之间的表面友谊或活动层面的联结,更是像耶稣基督与天父上帝、圣灵三者本为一那样的属灵合一。也就是说,教会的合一,本质在于“效法并完全归属于三位一体上帝的合一”。
以弗所书4章6节所言“万有的父、超乎万有之上、贯乎万有之中、也住在万有之内的上帝”,更让我们洞悉三位一体上帝那充满动态的合一。在旧约时代,以色列人持守“耶和华——独一真神”(申6:4)的信仰,并以此与多神崇拜的外邦宗教泾渭分明。到了新约时期,耶稣基督被启示为“神的儿子”并且“祂自己就是神”,同时圣灵也被宣告为“与主同本质的一位”。因此,教会开始向普世见证:掌管宇宙万有的上帝乃是“圣父、圣子、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”。
这个三位一体的认识,贯穿以弗所书第4章。保罗在弗4:4-5节谈“教会的合一”,提到“同有一位圣灵”,“同有一位主”,“同有一位上帝”,彷佛依次点出圣灵、圣子、圣父三者,借此再度向信徒重申“神是合一的”这一事实,并呼吁教会要效法上帝,也当彼此合一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将之称为“奠基于三位一体论的教会论”,主张若教会真诚地敬拜三位一体上帝,那么教会内部的冲突、私利纷争都会在仰望上帝之时得以化解。
另外,“超乎万有之上、贯乎万有、且住在万有之内”这句话同时展现神的超越性(Transcendence)和内在性(Immanence)。这意味着上帝在宇宙之上超然掌管,也在教会历史与人心深处亲近地同在。当教会以此作为信仰基础,便能在彼此相处中结出美好的伦理果实。因为信徒会意识到:站在自己面前的肢体,已经借着圣灵与我们在同一个身体里紧密相连。即使遇到分歧与矛盾,也会因谦卑、温柔、忍耐、爱心的缘故,努力践行彼此接纳的精神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对此常常勉励说:“就算教派或神学见解有差异,只要我们同敬拜独一的真神、因基督十字架得赦免、并相信圣灵内住,便应当本乎根基彼此接纳、互相包容。”
如此看来,《以弗所书》在讲论教会的合一之时,并非单纯从“不要分裂”的道德要求出发,而是建立在三位一体的神学告白及救赎论根基之上。教会要按着主所赐的恩赐彼此配搭(弗4:7-12),共同长大成人,达到基督完全的身量。也正因为我们同属“以基督为头的一个身体”,各肢体才要彼此服事、互相补足。《以弗所书》4章16节更清楚指出“全身都靠他联结得合式,百节各按各职,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”,展现了教会应当如何彼此依存、协作。“张大卫牧师”常把信徒比作“有机肢体”,每个人若能忠实履行各自功能,教会便会在爱中成长;反之,若自大或冷漠,教会整体就会出现病态。
因此,以弗所书第四章所提倡的合一,不仅是“不分裂”的底线,更是邀我们进入由三位一体上帝所设立并掌管的神圣合一之中。在那里,个人的成圣与团体的属灵成熟并行。不止如此,“张大卫牧师”还强调:“当教会经历这种合一时,便能在社会中彰显福音的大能,成为‘神的器皿’,带来改变。”换句话说,以谦卑对待彼此、以温柔维系关系、以忍耐化解纷争、以爱心遮盖过错的群体,所带给世人的冲击与感动,无法言喻。
在当代社会,个人主义与多元文化盛行,“教会的合一”显得更具挑战性,也更具必要性。正因世界不断分裂、人人自顾自生存,教会更需将以弗所书第四章的信息带入当下。若我们真切地意识到,“我们所信靠的上帝,是超乎万有、贯穿万有、并内住万有的神”,就难以继续容忍教会内的互相定罪与撕裂不休。因为我们原本就是借着基督的十字架被建造为“一个新人”(弗2:15),一同属于三位一体上帝元首下的合一肢体。
“张大卫牧师”在讲道中也常将以弗所书4章的信息与具体的教会实践相结合,提出行动指导。例如,当教会内部出现意见分歧时,应如何沟通、让步、借由祷告和真理来解决,而非诉诸权力或政治手段;当教会介入社会矛盾时,也应本着十字架精神,谦卑温柔地去服事,而非以势压人。可见,以弗所书第四章既是保罗对教会恳切的劝勉,也是一份借三位一体神之名向我们发出的强烈邀请(Invitation)——要效法上帝的样式而生活。
总之,若说以弗所书1-3章以恢宏的方式展现了“福音的奥秘与教义”,那么4章之后则将这一福音落地为“教会合一和信徒间爱的实践”。它的根基正是三位一体上帝本有的“合一”本质。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6节的宣告既深邃又明确:当教会紧握这一真理走入世间,就能成为和好与合一的见证与真爱的团体。“张大卫牧师”也多次提到,当教会不是走向分裂对立,而是彼此接纳与饶恕,并在圣灵里合一时,福音能力便能更强而有力地传扬到社会各个层面。
归根结底,《以弗所书》最为重要的主题可以总结为“合一”和“在爱中一起成长”。这二者在教义与伦理紧密结合的状态下,并且扎根于三位一体的神论时,才能真正地实现。保罗在监狱之中,依然为我们呈现了如此伟大的异象;而这条教导,在今日对教会和信徒仍是宝贵且有效的指引。教会要在破碎世界中担当医治与拥抱的角色,需要持续操练谦虚、温柔、忍耐与彼此接纳。像以弗所教会在启示录中那样,若失去了爱心,即便再热心地捍卫真理,也只能沦为徒有争战的空洞激情。因此,平衡地整合真理与爱、教义与伦理、信仰告白与实践,正是接受整本《以弗所书》信息的教会所肩负的真实课题。
正如“张大卫牧师”在多次讲道中一再强调的,身处这世界的我们,固然背景、性格、恩赐、处境各不相同,但若不忘记“我们是三位一体上帝的教会”的身份,就能“与所蒙的呼召相称”地行走。这条道路需要牺牲与服事,也需要爱心与和解,但这是主先行示范的道路,也是教会必须追随的唯一路径。这正是保罗透过以弗所书第4章向我们传递的本质讯息,同时也是今日教会更要牢牢把握的属灵异象。